<table id="rfvns"><ruby id="rfvns"></ruby></table>
  • <table id="rfvns"><ruby id="rfvns"></ruby></table>
  • <pre id="rfvns"></pre>

          逐夢深藍 跡于蘭臺 ——中國海洋檔案館檔案管理與利用工作紀略

          信息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2021年03月18日 第767期 作者:首席記者 王少勇 發布時間:2021-03-18

          海洋檔案是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軌跡和成就的佐證,是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資源。任何一件檔案資料,哪怕看似不起眼,中國海洋檔案館的工作人員都將其視若珍寶,用心收集、歸檔、保管。在他們眼中,檔案是歷史、是啟示,也是精神傳承。

          打響視頻品牌 用聲像檔案講述海洋故事

          2019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檔案視角宣傳我國經濟建設成就,國家檔案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組織開展了建設項目檔案微視頻征集活動。中國海洋檔案館創作的《去地球南端上抹一道中國紅——中國南極長城站建站檔案掠影》,從參賽的526個微視頻中脫穎而出,一舉拿下特等獎。

          這部獲獎作品的影像素材全都來自中國海洋檔案館館藏檔案資料,三分之一的解說詞直接引用自檔案資料,微視頻制作人員是專職檔案工作人員,只有1人有視頻編輯專業背景。

          “這個5分鐘的微視頻是檔案人用檔案講故事。創作過程中,我們始終圍繞‘檔案’兩字,堅持文字與畫面的一致性,確保紙質文件的文字描述與影像素材相匹配?!敝袊Q髾n案館研究館員薛惠芬說。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講好檔案故事,首先要有豐富的館藏檔案資料。這些珍貴的原始素材是參加我國首次南極考察的隊員們冒著生命危險采集的,中國海洋檔案館一直對其精心呵護,使這些聲像檔案得以安全保管并有效利用。中國海洋檔案館館藏的極地考察聲像資料共有710GB、200多個文件,紙質檔案分散在館藏不同全宗的進館檔案中。除此之外,還必須熟悉檔案,把自己“埋”在館藏檔案中,從中感受那段歷史,尋求情感碰撞和交流,尋找創作靈感。

          除了這部獲獎作品,近年來,中國海洋檔案館這支“非專業”視頻團隊還制作了多部群眾喜聞樂見的檔案微視頻,獲得了良好傳播效果。

          “有人說檔案微視頻是宣傳檔案工作的一種方式,我認為,檔案微視頻是檔案信息服務的一種載體,是檔案編研產品的一種表現形式?!毖莘艺f,近年來,中國海洋檔案館非常重視聲像檔案管理和服務。從重大活動影像資料的采集,到聲像檔案的保管和產品開發,中國海洋檔案館在專業設施設備上進行了大量投入,為聲像檔案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造精品展廳 宣傳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識

          中國海洋檔案館“藍色印記”檔案展,于2019年10月底開幕,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檔案展通過大量圖片、文字、檔案本體、樣品標本、設備模型等展品,展示了中國海洋事業走過的不平凡歷程。展覽以我國海洋事業發展中的諸多“第一次”為脈絡,比如:新中國第一次海洋漁業調查、第一次海洋綜合調查、第一次南極考察等,真實而令人信服的檔案資料,令觀展者不禁為我國海洋事業的快速發展和取得的偉大成就而自豪。

          展覽中的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圖片,蘊含了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海洋和海洋工作的認識和觀念,是我國在開發利用海洋的實踐中形成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體現。觀展者在了解海洋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海洋文化的熏陶,也將堅定建設海洋強國的信念。

          展出的沙盤、模型、實物和圖解,包含著豐富的海洋知識,是直觀生動的海洋科普教科書和素材。比如:藍色國土沙盤、南極沙盤、大洋樣品及其礦區分布圖等,展現了我國管轄海域和周邊海洋空間態勢以及南極考察和大洋科考取得的成就;微縮復原的海洋調查船和深潛器,展現了我國海洋技術裝備能力的發展。同時,這些展品也融入了海洋的國土意識、環保意識、權益意識和國際合作意識等。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宣傳活動中,“藍色印記”檔案展入列“未來之星”海洋實踐內容之一,逐漸成為海洋意識宣傳和海洋知識普及的精品展廳。


          “‘藍色印記’檔案展將一批檔案珍品展現出來,彰顯了檔案的價值。觀展者也從檔案中了解了歷史、認識了歷史,并加深了對海洋檔案的認識?!毖莘艺f。

          推出特色產品 重現歷史和人物精神

          近年來,為了讓更多人關心海洋、熱愛海洋,了解新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歷史,傳承前輩的奮斗精神,中國海洋檔案館創新形式,推出大量特色產品,努力發掘檔案資料的價值。

          中國海洋檔案館創辦的“海洋檔案”微信公眾號,經常會推送原創作品,形式多樣,內容頗具吸引力。其中,有以檔案資料為依據講述的歷史故事,有用檔案影像剪輯而成的短視頻,還有重大項目親歷者的口述歷史。比如:1980年5月18日,我國首枚洲際導彈準確命中太平洋指定海域,海洋工作者不辱使命,為此作出了不凡貢獻。40年后的同一天(2020年5月18日),中國海洋檔案館推出了一部5分18秒的短視頻,用珍貴的歷史影像講述了那段歷史。隨后,又陸續推出了多篇文章,以文字、圖片的形式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最近,“海洋檔案”公眾號推出了一篇文章《以地圖為證反駁相關國家對南海諸島主權的聲索》。文章通過展示不同歷史時期法國、西班牙、英國、美國等國家繪制的地圖,為我國對南海諸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提供了歷史鐵證。類似這種利用檔案資料開發的原創產品,還有很多。

          要讓歷史更加鮮活、可感,就必須掌握更多“料”。中國海洋檔案館對具有歷史價值的資料,進行著搶救式地收集。其中包括科學家的手稿以及重大事件親歷者的日記、實物等。只要得到線索,工作人員就會盡最大努力去收集并將其珍藏起來。中國海洋檔案館甚至專門搭建了一個攝影棚,不時邀請前輩來口述歷史,留下影像資料。這些無疑都是我國海洋事業不斷邁向深藍的印記,也將激勵后來者。

          “檔案是有溫度、有情感、有色彩的,檔案工作者是檔案的好伙伴,有責任傳遞其溫度、表達其情感、展示其色彩?!毖莘冶硎?,中國海洋檔案館將繼續挖掘館藏檔案信息,持續開發滿足社會和國家重大活動需求的檔案產品,以期為海洋強國戰略實施作出更多貢獻。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table id="rfvns"><ruby id="rfvns"></ruby></table>
        1. <table id="rfvns"><ruby id="rfvns"></ruby></table>
        2. <pre id="rfvns"></pre>